新華社北京12月6日電(記者 王優玲)中共中央政治局5日下午就加快自由貿易區建設進行第十九次集體學習。中國將以更加積極有為的行動,推進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以對外開放的主動贏得經濟發展的主動、贏得國際競爭的主動。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指出,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是我國積极參与國際經貿規則制定、爭取全球經濟治理制度性權力的重要平臺,我們不能當旁觀者、跟隨者,而是要做參與者、引領者,善於通過自由貿易區建設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在國際規則制定中發出更多中國聲音、註入更多中國元素,維護和拓展我國發展利益。
      從“旁觀者、跟隨者”到“參與者、引領者”的角色轉變,表明中國主動提高開放力度,增強開放話語權,爭取全球經濟治理制度性權力。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對新華社記者說:“中國正從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轉變,中國需要從利用全球化向主導全球化過渡。”
      中國對外開放新格局正是順應了全球經濟和國內經濟形勢的轉變。一方面,2008年金融危機後,世界經濟顯著放緩,歐美鼓勵製造業迴流,新興經濟體加大引資力度,全球直接投資出現一定程度分流;另一方面,中國進入經濟增長“新常態”,經濟增速換擋,增長速度將從過去的10%左右下降為7%左右。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國際經濟關係研究室主任趙江林說,中國在過去的20年時間里,經過了長時期經濟高速增長之後,正在面臨自身與外部經濟關係轉型的考驗。過去中國與外部的經濟關係是以外部支持中國經濟增長為主,當中國經濟實力達到一定程度之後,這種關係也將隨之面臨轉型,即向資金、技術、市場、政策等多領域相互支持的方向轉變。
      商務部數據顯示,2002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為27億美元,到2013年增至1078億美元,短短12年內增長了近40倍。目前,中國對外投資位列世界第三,僅次於美國和日本。商務部部長助理張向晨說,中國即將成為資本凈輸出國,對外投資金額超越吸收外資金額指日可待。
      白明說,當前全球貿易體系正經歷自1994年烏拉圭回合談判以來最大的一輪重構。中國第一階段的對外開放是利用經濟全球化機遇參與國際分工,重在參與別國創造的機會,在新一個階段的對外開放中,中國要主動為自己和別國創造經濟發展和開放的機會。
      習近平指出,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要加強頂層設計、謀劃大棋局,既要謀子更要謀勢,逐步構築起立足周邊、輻射“一帶一路”、面向全球的自由貿易區網絡,積極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商建自由貿易區,使我國與沿線國家合作更加緊密、往來更加便利、利益更加融合。
      截至目前,中國已簽署的自貿協定達12個,涉及20個國家和地區,分別是中國與東盟、新加坡、巴基斯坦、智利、秘魯、哥斯達黎加、冰島和瑞士的自貿協定,內地與香港、澳門的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以及大陸與臺灣的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
      與韓國和澳大利亞自貿談判完成後,中國仍在談判的自貿協定還有6個,涉及21個國家和地區,分別是中國與海灣合作委員會、斯裡蘭卡和挪威的自貿協定,以及中日韓自貿協定、《區域全面經濟合作伙伴關係》(RCEP)和中國-東盟自貿協定(“10+1”)升級版。
      “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體現了中國逐步參與主導經濟全球化的努力。”白明說,由點到線、由線到面,中國倡導的自由貿易藍圖正在繪就。  (原標題:加快實施自貿區戰略 爭取全球經濟治理制度權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e61qechr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